姜瘟病,不用拔苗也能彻底根治
姜瘟病又称青枯病或腐烂病,是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青枯病。此病原菌寄主广泛,可侵染多种植物。病原菌主要侵染姜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该病初期侵染源为种姜,田间生长过程靠土壤、肥料、灌溉水、雨水溅射、地下害虫等传播。具统计,我国主要栽姜区常年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而损失10%~30%,重病田损失高达70%以上,甚至绝产。(中泽-金百克)
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自下而上枯黄,叶缘卷缩,最终枯死;地上茎呈暗紫色,内部组织颜色变为褐色且腐烂;地下块茎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软化腐烂,挤压有灰白色液体流出,并且散发臭味;根部被侵害,呈淡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
姜瘟病原菌潜伏期长,可长达两年!发病条件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是因使用带菌种姜或种姜被土壤中病菌侵染开始至在生姜膨大期后逐渐致害。
高温多雨季节,连作地、偏施氮肥、砧质土、低洼地等发病较重。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总体一致。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出现病株,7月下旬至9月初,为第1个姜瘟病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又出现一段时间的姜瘟病高发期(称为次高峰期)。个别地块直至生姜收获,发病仍然迅猛,这主要与后期天气变化及病菌的再侵染有关。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90~120天。(中泽-金百克)
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期长,防治困难。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结合物理防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种姜,并实行4年以上轮作,结合精细管理,施净肥、浇净水,可以切断土壤传菌的途径,把该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
2、药剂防治。用中泽农科-金百克以1:300倍灌施根部,将喷雾器去掉喷雾头,在植株根旁插进土壤5-8公分,在根部平行位置,将大姜周身的土壤浸透,杀死细菌,彻底根治。近年山东大姜使用此法,治愈率达到99%。灌施根部后,再以500-800倍液喷雾叶面,杀死残余叶面细菌,姜瘟病将彻底消失。对棉花的枯萎病又同样的功效。
3、物理防治。对已发病的田块,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将发病区域和还未受染区域隔开。最好能将大姜进行区域化种植,控制温度。(中泽-金百克)
版权所属-中泽农科。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