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猕猴桃的细菌性病害,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病害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甚至导致毁园。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综合防治。以下是猕猴桃溃疡病症状及猕猴桃的发病规律详解。
一、病状与其判断
病状:
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多从茎蔓叶痕、幼芽、嫁接口、剪锯口、枝叉、皮孔等部位侵入,并隐藏在树体内,条件适宜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发病部位皮层变软,呈水渍状,继而流出乳白色菌脓,不久转为红褐色。病斑扩展迅速时,皮层和部分木质部变褐。
判断:
溃疡病菌脓为乳白色浑浊状,主要从嫁接口、叶痕(或芽垫)、枝杈处(上年叶痕)流出,而伤流为清亮的透明液体,主要从剪锯口流出。溃疡病在叶部的表现为,侵染部位形成枯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晕圈。
二、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
1.猕猴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慎处于迎风口的树体,易受风害,叶片大,缺少弹性,强风使幼嫩枝折断,叶片破碎,果实摩擦碰伤或摇落,从而降低产量和商品性能,需要提前防治溃疡病;
2.海拔比较高,例如四川等地的猕猴桃,要格外注意,防止因为昼夜温差较大,树皮热胀冷缩,造成裂纹,容易形成伤口,这种环境下需要提早预防,容易上溃疡病。
3.猕猴桃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猕猴桃需水又怕涝,是肉质根,具有浅根性,根系基本上在土壤30公分以内,平时浇水应该尽量避免随水冲肥,否则根系具有向肥性,根系上浮,抗寒、抗病能力弱;猕猴桃的大树永远不会旱死的,只有涝死。许多果农都有经验,在夏季如果连续降雨,或刚浇了地又遇降雨,一旦天气转晴,温度很快回升,有很多猕猴桃树立即出现萎焉(果农俗称下晌),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死树,这就是典型的喜水怕涝。
4.猕猴桃喜半阴环境。猕猴桃喜阳光但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因此,在光照较强的夏季,部分地区需要搭置遮阳网进行防晒,忌夏季阳光直射,以防出现灼伤的情况。
5.猕猴桃容易上溃疡病,除了以上原因,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现了伤口,如春季掰芽,产生大伤口,要用手按或剪;修剪需要冬季轻剪,伤流期过后的夏季重剪,避免出现旺长的情况,伤口及时用溃腐灵原液涂抹;另外树干上有青苔,青苔通过寄生在枝干上吸收树体养分,导致树体衰弱,养分流失,弱树更弱,形成恶性循环。
6.溃疡病为低温性病害。该病菌除了可以侵染猕猴桃外,还可侵染桃、大豆、蚕豆、番茄、魔芋、柑橘、马铃薯及洋葱,但不能侵染玉米、高粱、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和芹菜。病菌主要在秋季8月下旬气温下降后开始由树体的叶柄痕、果柄痕、枝叉、皮孔等部位侵入树体潜伏。冬季来临时,病菌在病枝蔓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早春,气温适宜时,病原菌从病部随菌脓溢出,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工具等传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病菌危害盛期,病斑迅速扩大,流出大量黄褐色液体。此时,如遇阴雨天气,则病菌繁殖和扩散加快,造成更重的危害。进入展叶期之后,随气温升高,病菌繁殖逐渐缓慢,发病减轻。此时,部分病菌会侵染叶片,在叶部形成枯斑点,斑点周围形成浅黄色晕圈。
版权所属-中泽农科。禁止转载抄袭。